傳統(tǒng)實體博物館因觀念、技術、場地、展陳能力限制,所展示的文物信息量往往不足,在時間、空間、展示形式上也受到諸多局限,數(shù)字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延展了展覽的邊際。
因此,每一個展覽,浙博都會配套相應的數(shù)字導覽、網上延伸展示和其他服務等技術手段。
如“守望千年:唐宋元書畫 珍品特展”展覽,配套服務還延伸到了新媒體領域,@錢報文藝家的互動平臺——微信“ART一點”為本次展覽的觀眾帶來“掌上藝術館”的全新體驗。展覽伊始“,ART一點”就推出微信觀展手冊,內容涵蓋展品預覽、語音導覽、交通指南等。
數(shù)字技術的重要性還在于觀眾的直接參與。站在拓展展覽邊際的高度策劃社教、文創(chuàng)、數(shù)字等項目,首先需要明晰博物館的使命,并通過觀眾研究來不斷增強或擴大其對觀眾的價值,幫助觀眾理解藏品的深層含義,以一種非說教、非居高臨下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藏品的關聯(lián)信息和背景。在這個過程中,博物館可以創(chuàng)造出與其展覽、空間一樣出類拔萃、出人意料的體驗。
游客的人流將通過一個開敞的中央樓梯和位于建筑核心的電梯在公共空間內循環(huán)。對觀眾而言,以最適合的方式欣賞和感受文化,最好的博物館就是能夠令他們感到驚奇、敬畏、愉悅的所在。
從浙江省博物館的實踐看,“展覽+”工作模式無疑是有效的,館內專業(yè)人員以研究為基礎,踴躍申辦展覽項目, 展覽形成系列化,并屢獲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參觀人數(shù)也創(chuàng)新高。
首先“展覽+”將展覽的功能多元化,在全世界范圍內,博物館展覽普遍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構筑對 特定民族或國家或群體有意義的生活世界秩序和集體身份,不但給不同類型器物、文化、文明的對比提供了工具, 而且強調了物與人建立關聯(lián)的方式,并嘗試著在每一個現(xiàn)實中,探尋具有時間維度的過去、當下和未來如何形成關聯(lián)。
其次,“展覽+”將文化創(chuàng)意和博物館展覽結合,嫁接傳統(tǒng)經典文化與新興產業(yè)之間的聯(lián)系,讓博物館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務的能力。
自1990以來,加德納博物館已經完成了對老館卓有成效的修護工作,包括結構加固和增加收藏品容量和參觀人數(shù)的計劃。項目包括新裝一個空調系統(tǒng),同時更換了中庭頂部天窗的隔熱玻璃。擴建工程中還補充了一些老館中正在進行的修護項目的后續(xù)工作,包括一個十年期的照明工程,目的是保護敏感的藝術品并改善游客的體驗。